愛心是一種至上的責任 記第三屆山西省助人為樂道德模范韓忠事跡 |
2015.10.26 宏遠公司宣傳部 高存林 張建英
|
2015/10/26 9:03:13 |
美德是無價的,但它卻是評判一個人價值的重要標準;美德是沒有刻度的,但它卻是衡量一種人生貴賤和尊卑的天平。而在一切美德之中,愛心,應當是最尊貴而偉大的一種,是一種至上的責任。
2010年9月17日,由山西省委宣傳部、省文明辦、省總工會、團省委、省婦聯(lián)、省廣播電視臺聯(lián)合籌辦的第三屆山西省道德模范評選活動揭曉,同煤集團宏遠公司再就業(yè)運輸隊經理韓忠從來自全省各市及省直各工委推薦的3700余人中以13萬選票脫穎而出,被評為山西省助人為樂道德模范。今年41歲的韓忠,1993年參加工作,他從2003年初創(chuàng)立宏遠公司再就業(yè)運輸隊,并開始捐資助學。13年來,共資助663名困難大學生,捐資55.5萬元。連續(xù)多次被同煤集團評為特等勞動模范標兵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、精神文明“十佳”、文明員工標兵、“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明星”。2005年被評為山西省青年創(chuàng)業(yè)明星,并擔任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協(xié)會理事;榮獲第五屆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工作特別貢獻獎。2008年,他的事跡榮登中國文明網“我推薦·我評議身邊好人”提名榜;2011年,獲得“感動同煤的人”光榮稱號。
心懷希望 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
韓忠兩歲時,37歲的父親殉職于一場礦難,自幼喪父的他飽經磨難,是柔弱而堅強的母親含辛茹苦哺育他們兄妹五人,母親也用一言一行教誨了他幼小的心靈。能夠進入大學深造是一個人一生中最美好的追求,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實現(xiàn)自己的理想。這有自身、環(huán)境的因素,也有家庭經濟的因素。韓忠就是因為家庭經濟的原因過早離開了學校,1989年7月,17歲的韓忠以優(yōu)異的成績高中畢業(yè)后,為了減輕家里的負擔,他求得母親的同意后放棄了高考,應征入伍,從此離開了學校。
在部隊,韓忠牢記母親教誨,刻苦訓練,多次出色完成領導交給的任務,曾被評為優(yōu)秀士兵,并榮立一次三等功。1993年12月,韓忠從部隊退伍后,沒有馬上得到安置,待業(yè)期間,他利用在部隊學到的駕駛技術跑起了出租車。1995年,韓忠被分配到大同礦務局燕子山工程處工作當了一名司機,至此,他總算有了一份正式工作,他很看重和珍惜這份工作。
然而生活的變化無常卻永遠讓人猝不及防。1997年由于單位機構改革,韓忠遭遇下崗。下崗后,他不等不靠,自強自立,自謀新路,先后開過藥店、賣過兒童玩具,跑過出租,跑過煤炭,還搞過貨物運輸……失敗,重新開始,再失敗,再重新開始。絕境不僅僅是一場磨難,更是人生的一種領悟和升華。2003年初,韓忠抓住宏遠公司內部出臺扶持政策機遇,聯(lián)系了8名下崗弟兄,創(chuàng)立了再就業(yè)運輸隊,并擔任經理。他東挪西借、七拼八湊,甚至賣掉了結婚時的自行車,籌得資金30多萬元,買了一部二手垃圾清運車,四輛二手卡車,承包了宏遠公司物業(yè)小區(qū)的垃圾清運和工地拉料等任務。2004年8月,原團省委副書記張久萍深入到再就業(yè)車隊進行慰問,對他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給予了充分肯定。經過幾年的頑強拼搏,目前,他的車隊已經發(fā)展到擁有11輛垃圾清運車,1輛挖掘機,2輛裝載機,還有部分農用卡車,必要時還租用壓路機和其他車輛。
自此,他走上了一種工程由個人承包,資金由個人解決,人員由自己雇傭,風險由自己負擔的經營模式。為了提高員工工資,養(yǎng)活更多下崗員工,他不得不想方設法 去承攬其他工程項目。幾年來,分別開展了預拌混凝土、土建項目建設材料運輸、承攬土石方工程等業(yè)務。不論嚴寒酷暑,他都和工友們一起在工地干活吃飯,雖說他是一個經理,鋪路時開灑水車司機不在,韓忠親自開,運料土的司機在危險地段不敢開車,他就頂上去,測量土方硬度和密度的核密儀有放射性元素,別人不敢用,他便親自操作,大伙都說他不像一個經理,就是一個“忙來用”。
多年來,韓忠先后解決了40多位下崗工人和待業(yè)青年的就業(yè)問題,做到了平均每年養(yǎng)活20多名員工家庭,每年為員工發(fā)放工資達150多萬元,每年為員工辦理個人保險36000多元,極大地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,也使業(yè)務范圍不斷地擴大。
心中有愛,行中有善
羅曼·羅蘭說過:“有愛,才有生命?!鄙钪?,韓忠始終把關愛他人視為一種責任和義務,隨著事業(yè)的發(fā)展,他用微薄之力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。2003年8月的一天上午,他到宏遠公司工會辦事,無意中見到一位母親帶著考上大學的孩子淚流滿面地來到工會求助,她的孩子考上了大學,因為家里貧窮交不起學費。望著那位母親紅腫的眼睛,再看看孩子那無奈的樣子,他的心里有說不出的難過,那一夜他失眠了。那位母親流淚的雙眼、孩子渴望的眼神時時浮現(xiàn)在他的眼前。這一幕,使他聯(lián)想到兒時自己家庭遭遇的不幸。想到這里,他突然坐起來堅定地說:自己沒有上大學心存遺憾,絕不能讓這些孩子因為家庭貧窮而失去上大學的機會。他決定用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這些困難的莘莘學子。和家人商量后,他的想法得到了母親、妻子和家人的贊同。那一年,也正是他創(chuàng)業(yè)的第一年,再就業(yè)運輸隊不但沒盈利,反而虧損了10萬元。為了給員工開資,他賣掉了兩部卡車,就在最需要資金的情況下,他毅然拿出1萬多元資助了14名貧困大學生。2004年,車隊經濟效益有所好轉,他又拿出兩萬元資助了貧困學生。自此13年來,每年他所資助的資金和貧困學生也在不斷增加,他共資助貧困大學生663名,捐助金額55.5萬元。這對于一個小小的運輸隊來講,真是難能可貴。
韓忠在捐資助學的同時,還投身慈善事業(yè),多次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。向四川、玉樹等災區(qū)捐款48500元,向“煤海希望”助學理事會,“煤海陽光”幫扶理事會捐款3萬元。這些數字雖然不大,但對于他這個創(chuàng)業(yè)不久的小小運輸隊來說,已經是十分難能可貴了。韓忠說:“只要運輸隊能夠正常經營下去,我就會把這種捐助活動一直堅持下去;只要我的經濟實力繼續(xù)壯大,我還會加大捐助的力度?!彼闹鷮W之舉得到了同煤集團各級領導的好評,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,多家新聞媒體對韓忠的事跡多次進行了報道。
韓忠的助學之路一走就是13年,正如宏遠公司一位領導所說:韓忠的再就業(yè)運輸隊規(guī)模并不大,但他積極創(chuàng)業(yè)的精神可贊;經濟實力并不強,但他誠信經營的品德可嘉;捐助學生的物品并不昂貴,但他捐助貧困大學生的行為可敬!
韓忠常說,做人要有信仰,做事要有信心,奉獻就是修行。信仰是指路明燈,信心是前進動力。心懷希望,便沒有不可到達的遠方。胸中常懷關愛之心,心中常念感恩之情。韓忠用他的實際行動傳承了扶危濟困的中華美德,詮釋了煤海兒女樸實善良的博大情懷,也印證了一名共產黨員的信念與責任。